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尊龙新版备用网址 > 新闻动态 > 一盒血府逐瘀丸,治疗3种肝病,一文总结
一盒血府逐瘀丸,治疗3种肝病,一文总结
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2:24    点击次数:144

  

1、肝硬化失代偿期:血府逐瘀丸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编著的《医林改错》,是该书的活血化瘀代表方。方中红花活血祛瘀通络,桃仁活血祛瘀,赤芍清热凉血、祛瘀止痛,川芎活血行气、祛风止痛,当归补血活血止痛,生地黄清热凉血、养阴生津,以上共为君药,活血化瘀而养血;柴胡、枳壳二药行气活血而疏肝解郁为臣药;枳壳破气、消积,牛膝通利血脉、引血下行,二者为佐药;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。本方活血化瘀而不伤血,疏肝解郁而不耗气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,红花中的红花醌苷、红花黄色素等成分能够强化纤维蛋白溶解作用,且对血小板聚集有较大抑制作用;川芎不仅可以微动脉有扩张效果,还能够抑制纤维细胞增殖;当归能够扩张血管、抑制血小板凝集,同时对C-球蛋白含量也有抑制作用;赤芍、生地可以扩张血管、增加血供,并且能够减少细血管通透性,抑制血管内皮炎症,进而发挥保护肝功能的作用,生地还具有抗氧化、抗肿瘤、抗衰老作用;柴胡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动物试验表明,血府逐瘀丸可以显著增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(SOD) 的活性,降低丙二醛 (MDA) 、肌酸激酶 (CK) 和血清乳酸脱氢酶 ( LDH) 的含量,表明血府逐瘀汤能够改善自由基代谢紊乱、减少酶的外漏。临床研究证实,血府逐瘀汤能够有效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肝功能。2、脂肪肝:脂肪肝属于中医学胁痛范畴。由于过食肥甘厚味、生冷酒醴、饥饱失常或感受湿热疫毒等损伤脾胃,脾虚则运化失常,无以升清降浊,水谷不化,水反为湿,谷反为滞,湿浊内生,聚而为患,而致湿困脾胃,影响肝气的条达,造成肝气郁结。水湿内停日久则凝聚成痰,痰阻经络,气机不通,血行不利,必致瘀血。故本病为肝郁脾虚;痰瘀互阻。汉·张仲景《金匮要略》曰:“故实脾, 则肝自愈。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。”从人体脏腑相关出发,论述了肝病的治疗原则。脾居中州,是运化水湿的枢纽,而湿浊内生,聚而为患则是脂肪肝的元凶。又肝为将军之官,体阴而用阳,性喜条达,主疏泄,故选用健脾疏肝化痰祛瘀法之二陈丸合血府逐瘀丸治疗脂肪肝。方中半夏辛热燥湿;茯苓甘淡健脾渗湿;陈皮辛温利气;白术苦温健脾燥湿;柴胡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谓“去肠胃中结气,饮食积聚,寒热邪气,推陈致新”,有疏肝解郁作用;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;川芎血中之气药,活血祛瘀止痛;赤芍药活血散瘀。肝为藏血之脏,若只活血燥湿而不养血,恐阴血受伤,故用当归、生地黄养血活血柔肝。全方具健脾疏肝、化痰祛瘀之功,切中肝郁脾虚、痰瘀互阻型脂肪肝的病机特点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柴胡能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和促进肝脏脂质代谢作用;柴胡、白术能保护大鼠的肝组织及细胞超微结构,具有明显的降血脂、降血清酶的作用;陈皮有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作用。二陈丸合血府逐瘀丸具有健脾疏肝、化痰祛瘀作用,能降低脂肪肝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、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、γ-谷氨酰转酞酶、总胆固醇、甘油三酯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,明显改善患者右胁胀痛或刺痛、脘腹胀满、神疲乏力、四肢困倦等症状。3、肝纤维化:中医学认为,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为正虚血瘀,扶助正气、活血化瘀是基本治法。血府逐瘀丸出自《医林改错》,由当归、生地、桃仁、红花、枳壳、赤芍、柴胡、甘草、桔梗、川芎、牛膝组方,适用于慢性肝炎、肝脾肿大、呕吐、呃逆等。肝司营血,性喜畅达,功能疏泄。肝失疏泄,血瘀不散,进而发展为纤维化,甚至肝脏硬化。方中桔梗引药上引,牛膝引邪下行,甘草和中调药,当归、生地、柴胡养血活血,清热疏肝,适用于血瘀热证;桃仁、赤芍、红花逐瘀活血;川芎为血分气药,枳壳擅长理气疏肝,二者合用,助理气活血,调理肝脾,诸药配伍,共同活血逐瘀、理气疏肝。现代医学技术手段研究发现,血府逐瘀丸全方可改善微循环、保护血管内皮、缩短凝血酶原和凝血酶凝固时间,对血小板有解聚作用,复活肝脏清除能力。血府逐瘀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,可提高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,降低门静脉血流量,降低PCⅢ,HA及LN等血清肝纤维化指标。

图片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